描写厦门慢生活的句子

编辑:admin 迎海句子 2024-11-16 21:00:14 -
描写厦门慢生活的句子

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描写厦门慢生活的句子的一些知识点,和在氤氲的书香中品味《厦门日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1. 厦门曾厝垵的民宿慢生活暖南别墅是坑吗
  2. 在氤氲的书香中品味《厦门日子》
  3. 网红台商马克大叔在厦门的“慢生活”

[One]、厦门曾厝垵的民宿慢生活暖南别墅是坑吗

厦门曾厝垵的民宿慢生活暖南别墅不是坑。据大众点评,第一眼看到这个民宿,就可以感受到一种如沐春风般的温暖。它宽敞舒适,色彩是暖蓝色,很治愈,很温馨。而且费用便宜。所以不是坑。民宿名称:厦门慢生活·暖南美墅。民宿地址:福建厦门思明区曾厝垵48号暖南美墅。

[Two]、在氤氲的书香中品味《厦门日子》

〖One〗、刚刚过去的世界阅读日,鹭岛的空气被海风调节得非常凉爽。在失眠的夜里,唯一的温暖,就是我忘乎所以地写十点幸福日记,写得彻夜难眠。我随意看了看朋友圈,刚好看到了林少老师在吴聊社群发的视频号分享:腾讯新闻423推出了“守护书店”行动,请本地大V探店十点读书书店。

〖Two〗、我不禁想起了我很喜欢读书,一有时间,就去图书馆或书店。只要一看到好书,我都爱不释手,读到两眼发黑才放手。

〖Three〗、十点书店,近在咫尺,是美好的书香乐园。一次短暂的邂逅,我便再也无法相忘。在这个美好的书香乐园,我是何其幸运,得以遇见静芬老师、秋沅老师、秀晖老师、慧萍老师等厦门作家。我们一起畅游书海,在氤氲的书香中,在唯美的书韵中,品味点点滴滴书之浓情。

〖Four〗、我还记得那一天是2021年四月的一个阳光温煦、微风徐徐的下午,中山路步行街的三角梅开得正艳,一团团一簇簇,姹紫嫣红地微笑着,令人心动。我来到了位于步行街的十点书店中华城店。这里灯光明亮,爱书的人们在这里看书选书买书,沉浸与知识求索的海洋里。我参加了作家黄静芬老师《厦门日子》首发分享活动,主题为“厦门的美意、诗意与禅意”。

〖Five〗、《厦门日子》是厦门女作家黄静芬的散文合集,收入了静芬老师在厦门工作生活多年所创作的优美散文。当我轻轻地打开《厦门日子》这本书,生活气息扑面而来,字里行间流淌着家乡厦门的美。静芬老师的《厦门日子》,每一篇文章都情真意切,真情流露,在审美上给人以心灵的碰撞,让读者产生美好的共鸣。

〖Six〗、静芬老师用一支清丽温柔的笔,描写了她作为原汁原味的厦门人柴米油盐的琐碎日子。诗意盎然的厦门尽在作家的想象之中,而且充满了无穷无尽的韵味。静芬老师笔下的厦门日子,像一幅画,一首诗,一道壮丽的风景。

〖Seven〗、阅读《厦门日子》,读者仿佛来到了温暖如春的鹭岛,山水相映,小岛相拥,鲜花遍地,绿草如茵。这里的每一片热土,都蕴含着深厚人文。鹭岛的古城墙、老街巷和红砖古厝,都有一种别样的诗意。

〖Eight〗、“雨中鼓浪屿像蒙面纱美丽女子:日光岩呈朦胧之态,小道安谧,花香盈盈,树青翠,海奔涌,孔雀的叫声从空茫处传来。”当我读到此句,鼓浪屿的迷人风姿仿佛就在眼前。鼓浪屿风光旖旎,有花有树,绿树成荫。这里处处花香鸟语,香气氤氲,温柔而富有诗意。

〖Nine〗、“过去的天空和大地,过去的璀璨和丰华,在城市不动声色一隅,单薄的微笑,带给我,安静的美好与感动。”当我读到此句时,不由得为品读它的瞬间感动。静芬老师以安稳安详之心态,有情有味、有感有觉地活着,真正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活色生香的厦门日子,一幕幕场景由一条叫记忆的线串在一起,化作人间的四月天。

〖Ten〗、静芬老师告诉我们:“将日子,如圈养一群云影天光一样,看着它们,散发出自己独特的美,然后一字一句写下,这日子,就是记住的日子。”这些充满诗意的句子深深打动了我的心。是的,我也应该记住那些流逝岁月里的点滴,曾带给我的温暖、细碎的美好时光。当我感觉生活无趣的时候,回顾这些偶尔的小确幸,就会觉得自己还挺幸福的呢。

1〖One〗、我喜欢阅读《厦门日子》,因为读书的时光,会让我忙碌的脚步慢下来,体味阅读的快乐,享受书香人生。回首往事,那淡淡的书香,一直萦绕身心,伴我成长。

1〖Two〗、只要有时间,只要有书,我一定会毫不犹豫地选取读书。读书已经成为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尽管现在手机夺走了我的一部分时间,但也不妨碍我继续读书。

1〖Three〗、最美的厦门日子,是与好书相伴的日子。一个人只须放下俗务,远离繁华,就能遇见一个个诗情画意的日子。当我舍弃了世俗的追逐和欲望的捆绑,沉浸在最单纯的读书和写作中,是生命里最有滋味的日子。

1〖Four〗、我喜欢这样的日子,一边饮茶,一边看书,不为高雅,只为灵魂的静美。天是蓝的,风是轻柔的,心是清宁的,光阴是美的。读书的时光浸染着书卷的油墨香,在一行行黑色铅字上涣散而出,有朴素而天然的香味,总是耐人寻味。

1〖Five〗、厦门日子,让我可以享受简单美好、自由轻松的慢生活,做回那个真实自在,平凡但却不平庸的自己。厦门日子,无声也无语,却总是我内心最向往的日子。

[Three]、网红台商马克大叔在厦门的“慢生活”

〖One〗、【侨报特约记者万淑艳福建厦门报道】在厦门曾厝垵文创村的进村口,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马克客栈——来自台湾的民宿”和“思明台胞驿站”招牌。

〖Two〗、往里走便是一个温馨的小院:房檐边高高挂着一圈红灯笼,“阿里山姜屋”售卖黑糖姜茶、牛肉面等台湾饮品和小吃,三个白伞撑起了休息区,绿植爬满了门廊,在淅淅沥沥的小雨中,别有一番情调。台胞驿站门口则写着:“我们在温暖的驿站等你停靠”。

〖Three〗、这都是台商陈清隆在厦门经营的项目。温馨的氛围让客栈大受欢迎,成为网红客栈,因此他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马克大叔”。陈清隆已经在厦门生活了16年,2017年,他的儿子陈纬也来到厦门,在客栈负责“阿里山姜屋”。

〖Four〗、 6月25日,陈清隆在厦门接受采访。(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Five〗、从早年在金门当兵开始,陈清隆就萌生了“到厦门去看看”的念头。2003年,他被台湾的公司派驻深圳,遇上了SARS,疫情非常严重,回不了台湾的他辞职“逃”到了厦门。

〖Six〗、厦门给陈清隆的第一印象很像一个花园城市,这里的人生活节奏很慢,悠闲舒适。于是,他便留下来,开始了“慢生活”:调养身体、汽车、冲浪、到处走走看看。

〖Seven〗、他告诉记者,他的前半生都在按部就班地生活:上学、工作、结婚、生子,后半生他希望任性地活着,可以在大海里冲浪,拥有自己的庄园,有时间就去做社会服务。

〖Eight〗、于是,2009年,他在曾厝垵村口租下了一栋房子,用来改造客栈。这里原来是厦门市水上运动中心,刚租下来时,曾厝垵的民俗还不到十家,也还没有“中国最文艺的渔村”称号。他从一砖一瓦开始装潢,1年后变成了“家”的样子,他的出发点很简单:朋友来了可以有接待的地方。

〖Nine〗、马克客栈是一座 4层的小楼,面积400平方米,有14间客房,每个房间各具特色。这里还开设了餐吧,晚上大家可以聚在一起吹海风、吃烧烤、看电影、喝茶、聊天。

〖Ten〗、最初那两年,传言曾厝垵可能被拆迁,这让陈清隆很担心。直到2012年,曾厝垵村才确定不再拆迁,后来慢慢发展成了“中国最文艺的渔村”,吸引了大批台湾人来到这里创业。

1〖One〗、 2010年客栈开业以后,吸引了越来越多游客前来入住,悠闲的日子,让陈清隆感觉到“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

1〖Two〗、从那时起,陈清隆每年都会组织厦门大学的台湾学生来客栈里跨年,每次限定二三十人。他还在暑假、寒假招募学生到客栈做义工,免费提供食宿,让他们在厦门一边工作、一边游玩,体验生活的乐趣。

1〖Three〗、 2015年5月,马克客栈成立了思明区第一个台胞驿站,为台胞个体户服务,包含青创政策解读、涉台纠纷调解等,“我想让来大陆发展的台湾新人不走那么多弯路。”他说。

1〖Four〗、陈清隆记得,台胞驿站揭幕那天,举行了“遇见曾厝垵——台胞青年创业故事分享会”,很多在厦门创业的台湾青年讲述了自己到大陆创业的初衷和遇到的问题,台胞驿站尽可能地帮他们解决问题。

1〖Five〗、陈清隆说,曾厝垵的创业者大都是小商户,不同于传统的台商,他们缺乏信息来源和资金支持,使得许多台湾青年错失发展良机。因此,在他的倡导下,思明区成立了第一个台胞驿站,为在厦台胞提供创业询问、生活关怀、政策询问、法律询问、权益维护等服务。他看到,厦门有许多惠台政策,思明区更是先试先行,但很多台胞对政策并不了解。他希望台胞驿站成为政策普及窗口,帮助台胞更好地在厦门生活和工作。

1〖Six〗、第一个台胞驿站起到了很好的带动作用,近来,思明区已经成立了6个台胞驿站,满足台胞联络感情、创业帮扶的需求。

1〖Seven〗、 6月25日,陈清隆的儿子陈纬向记者讲述自己到厦门的缘由。(侨报记者金竞时摄)

1〖Eight〗、在厦门生活多年,每年寒暑假,陈清隆的儿子陈纬都会到厦门跟他一起生活,也逐渐爱上了这里。2017年,高中毕业后,陈纬来到了厦门,和父亲一起经营马克客栈,他负责“阿里山姜屋”项目,售卖黑糖姜茶、烧仙草、清白传承牛肉面等台湾小吃。

1〖Nine〗、陈纬说,他的很多同学读了大学后,依然很迷茫,不知道自己读的是什么。他想过和同学们不一样的人生,先工作体验下社会这所大学。

20、随着厦门越来越多惠台政策的出台,越来越多台湾青年到厦门创业,如何留住他们的心,让他们在厦门真正拥有“归属感”,这是马克大叔一直思考的问题。

2〖One〗、“两岸同属一家亲。”为了让像儿子一样到厦门的台湾青年真正了解大陆,热爱大陆,祖籍漳州的陈清隆开始着手筹备“台胞寻根”项目,建立档案馆,让更多台湾青年知道自己的“根”在哪里,促进两岸融合发展。(完)

好了,文章到此结束,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